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摘 要随着社会对幼儿关注度的提升,幼儿社会化问题的不断涌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攻击性行为是一个客观的成长特征,儿童从出生以后就会不自觉的存在一些隐形的攻击行为,但是不能将这种行为笼统的视为错误,应该在接纳的基础上进行行为研究,寻找合理友善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成长。学前儿童健康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社会行为也有所不同,中班幼儿的动作、语言发展相对于小班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没有大班幼儿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易冲动。幼儿的成长永远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而家庭环境往往起着最直接的作用,研究将在实践调查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围绕幼儿在家庭、幼儿园中的表现展开调查,结合幼儿在园及在家的实际状况进行记录,旨在分析其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策略。关键词:攻击性行为;中班幼儿;矫正策略目 录摘要 I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2.2 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2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4.1 研究内容 31.4.2 研究方法 3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32 相关概念界定 52.1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52.2 中班幼儿界定 52.3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概念的界定 53 综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63.1 攻击性行为的生物遗传因素 63.1.1 神经系统发展的影响 63.1.2 遗传的生理特征 63.2 幼儿自身因素 63.2.1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63.2.2 缺乏同情心 63.2.3 幼儿自身挫折行为的刺激 73.3 家庭因素 73.3.1 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 73.3.2 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73.3.3 家庭氛围不和谐 83.3.4 隔代教养中存在的问题 83.4 幼儿园因素 83.4.1 游戏活动中存在问题 83.4.2 教师回应幼儿的方式存在问题 93.4.3 教师过度关注幼儿 93.5 社会导向因素 93.5.1 少儿动画片内容的影响 93.5.2 电子暴力游戏的影响 94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提出教育策略 114.1 观察法记录攻击行为较多的幼儿并提出策略 114.2 针对幼儿自身发展因素提出策略 124.2.1 制定规则与控制情绪 124.2.2 移情训练进行行为练习 124.2.3 依托游戏去培养自信 134.3 在家庭中 134.3.1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134.3.2 创建和谐家庭氛围 134.3.3 父母做教育孩子的主角 134.4 在幼儿园中 144.4.1 改善幼儿游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