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树立自立、自护的安全保护意识。 行为与习惯: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与老师、同学探讨上下学路上的交通问题,通过游戏、访问等多种方法学习交通规则。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尽管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自立自理方面的能力比城里孩子略胜一筹,但跟城里同龄人一样,由于年龄小,对交通标志的含义不是很了解,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还是比较薄弱。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尽管大多数农村学校位于交通便利的公路边,但农村小学生回家的地形相对来说可能更复杂,距离可能更远。路途中交通标志与城市相比较少,人烟相对稀少。且大多数农村一年级学生上下学时没有父母等大人接送,而是跟随同村同伴一起上学或放学回家。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一年级学生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回家,在路上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都比较多,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进城机会的增多,教师有必要帮助农村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树立安全意识。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采用游戏、竞赛、模拟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通过模拟十字路口等游戏活动,使学生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一样,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在平安自护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结合本班情况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展开教学,使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重点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了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电筒、红布、绿布制作的简易红绿灯。 2.教学课件。 3.交通工具头饰。 4.交通标志贴图。 课时安排2 课时。第 1 课时完成话题“放学啦”的教材内容。 第 2 课时完成话题“我会看标志”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活动一 不跟陌生人走1.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