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柳宗元 , 字子厚 , 唐代著名文学家 , 在他被贬永州司马时 , 写下了有连性的山水游记多篇 , 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 的心情。柳宗元 目标与要求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 -- 石—树 --鱼)—— 小潭源流(溪身 --- 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 --- 感受)——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闻—隔—伐—取—见( 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 曲折蜿蜒岸势: 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 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后面又写“——”?。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 1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 、如何理解小溪的 " 明灭可见 " ?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