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房县白鹤镇长龙小学 杨娟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出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出 14 个新词。 2 、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 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 四、教学安排:2 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 11 课。 (二)新授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⑴ 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三次试验) 2、自由读,⑴ 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⑶ 用“首先……然后……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