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研究报告“行动高于说教”姜晓东一.发现问题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所教学年的孩子们已经步入九年级,即将面临着中考的考验。可是,这些孩子全无紧张感可言,面对着语文学科虽然有所喜欢,学起来却全无章法。只要不是书面作业,全当耳旁风,什么“字词”的书写,“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只不过是我在布置作业时那么一说而已,真正能够按照我的意图去做的寥寥无几。对于阅读理解,更是有字即可,全然不顾是否文从字顺,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如此一来,上课之时如果我不能耐心细致的再次带领学生通读文本,不能给足时间去分析题干,不能给足时间去整理思路,学生则如鸭子听雷,茫然无措。可是,任务之剧,时间之紧,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气过,抱怨过,找过家长沟通过,挨着个的找学生苦口婆心的交流过。然而,一切一如往常……二.了解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生自制力弱,对于语文的学习仅停留于课堂当中教师指导。2.面对语文的复习缺乏明确的计划,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3.缺少家长的监督,学生得过且过。4.面对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理想与目标。三.采取措施1.搜集整理有关“孝心少年”的视频;搜集整理艰苦求学少年的事迹材料。集中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收看。2.发动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未来他们可能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前景预测。3.针对学生的搜集和预判,进行分析、整理,师生共同研讨如何能够做好这一职业。交流探讨中,是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4.邀请名校师生来校座谈,交流其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师生共同分析语文学习的特点,如何进行更好的语文复习。5.根据学生心身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学习任务,师生制定“四十分钟”自我复习方案。复习内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字词的识记、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方法:开始请家长监督;逐渐自我控制。复习过程:利用第一个十分钟,参看课堂笔记,回顾复习当日语文课堂所学内容。用笔勾画出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准备第二天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利用第二个十分钟,复习本月曾经所学文言文的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翻译。利用第三个十分钟,边读边写现代文当中的字词。注意从整体上的识记,尽量杜绝看一眼写一笔的现象。结束时做好复习进度标记,第二天继续如此进行。利用四个十分钟,背诵默写中考当中古诗文默写的基本篇目 40篇。结束时做好复习进度标记,第二天继续如此进行。6.我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当中选出家长能够前来接送的四名学生,在教室进行复习,每周进行一次检测,对比复习效果。四.产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