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视点》读后感:甘于求索勇于担当 甘于求索勇于担当 ——《治国视点》读后感 刘军凤 品读《治国视点》,心中自然而然涌动着那脍炙人口的诗句:“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因为着作中充盈着正能量、浩然气,也记载了作者张治国修身求索的心路历程、创业开拓的串串足迹。 我们赤峰文化底蕴深厚、文人墨客荟萃,每年都有大量文学艺术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等方面的着述问世。然而,像《治国视点》这样的言论集却不多见。诸多因素所致,言论写作相对难度较大,因而作者和作品也就少有。物以稀为贵,文以奇标新,于是《治国视点》就显得格外新鲜、可读。关于这部着作的特点,一些方家朋友多有论及,我在这里谨借助作者张治国的“三点论”,简谈三点感想。 第一点,勤于观察,肯于思索,疏通言论写作的源头。 毋庸赘言,写作的第一要务是观察与思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需要眼勤、脑勤,特别需要独具慧眼、思维敏捷。张治国正是这样勤于、肯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有识之士。他在追求卓越人生目标的路上,一边阔步行走,一边放眼八方,体察现实,一边心游万仞,不断探索;那么他的文章以及其中的论点、论据,当然也都是来源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实事求是地说,治国撰写言论的时间并不长、数量并不多,但是正所谓厚积薄发,他一旦动笔就一发而不可收,在很短的时日内就有 50 余篇、15 万余字的言论集出版。更何况,集子中的大部分作品,诸如民生热点、规律探索、经营管理、创业典型等等内容,正是作者平时观察与思考、积累与挖掘所结出的饱满果实。 第二点,勇于担当,敢于立言,彰显言论写作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文以载道。任何妄想脱离政治、脱离社会、逃避现实而自命不凡的“清高”文人作者,无疑想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文章合为时而着,尤其是言论写作,更需要作者第 1 页 共 3 页具有强烈的、切实的社会责任感,否则便是隔靴搔痒、无病呻吟。熟悉张治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家国情怀浓重、爱憎分明、仗义执言的热血男儿。特别是他当选市政协委员之后,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参政议政、建言立策的责任。于是他的文章里,或关注社会民生,或透视事物本质,或探讨企业经营,或赞扬企业典型,或描述乡情亲情,无不是信笔拈来,畅所欲言,直陈利弊。我本人更看重的是集子中的“民生热点”部分,所揭示和分析赤峰的房价、环境卫生、推广国学、病患医疗等等问题,正是作者胸怀大局、履职尽责的真实体现。“为世用者百篇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