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22 条全面解读一、作者简介:李炳亭:笔名李不骑马,山东嘉祥县人。现为《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教育专著《杜郎口旋风》、《向阳的智慧》、《县中突破》;文学专著《童年不骑马》、《木子头的村庄》、《欲望济南》、《虎踞龙盘》;合著《热血师魂》。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应用,在国内 15 个省市选择 30 所代表性学校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近期在《中国教师报》等数家教育媒体开设专栏“骑马看教育”。主张:学校的产品是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二、背景介绍作者作为一名国内教育报刊的记者,长期致力于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观察,与大多数关注只能中国教育现状的有识之士一样,认为“传统课堂必须改革”,一直为课改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认为:不改就没有出路,认为教育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或者换个说法,教育患上了“课堂并发症”,揪住了课堂,解决了课堂的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比喻地说,这和找准了支点,便能撬动整个地球说法差不多。同时,“课堂教学怎样改”又无疑成为一个中小学教师与各级领导部门的另一个“共同”困惑。研究怎样改,换句话说,课从哪里切入,找到这样一个“支点”,则成为目前教育的重大课题。作者在研究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山东兖州一中等学校课改基础上,发动组织成立了“中国名校共同体”,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总结出了“高效课堂二十二条”。三、李先生的几个观点1、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这主要是对传统课堂教育的批判:从油锅里捞孩子下手晚了,孩子就“焦”了,一“焦”了,就会跳楼、自杀、杀人。2、课改不是简单换工具课改是在换观念:高效课堂是什么?知识是超市,生命的狂欢。如观念不改,通俗点说,给“马车”换“宝马发动机”也没用。我今天的培训就是在换观念。课堂满足的目标:学会、会学、学乐、创学具有三个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拥有学习能力是正产品,升学只是副产品。课堂是一种“情感活动”,一旦离开“快乐”,课堂“幸福指数”较低,甚至“负数”,就只能打“零分”,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快乐,觉得“舒服”。3、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