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读后感:生活来之不易 从这一本书中,可以看到低薪一族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循环在工作和贫穷之间,无法逃脱,我们看不到,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之所以选择《我在底层的生活》,是被简介所吸引。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是美国畅销书作家,细胞生物学博士,曾任《时代杂志》专栏作家。 我想了解低薪一族的生活,正如我也渴望了解富人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阅后最大的收获是。低薪、贫穷一族并非不努力不上进,很多时候是被大环境制约,例如房租、应征流程、重复的高强度工作等,导致他们的意志不断被磨灭,甘于现状,忽略未来,处在越贫穷越工作,越工作越贫穷的循环中。 1、薪资低就换工。想得太简单 勉强维持生计的人,是不敢冒着失去一周薪资或更长时间的危险去换工作,那意味着下个月很可能没有钱付房租,或是挨饿。也意味着会有冗长的申请、面试和等待,所花费的时间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 况且,换了工作地点,也很有可能要换租房地点,未来的房租和实际的薪资是未知的,对于正在解决温饱的群体来说,未知是可怕的。 低薪劳工市场看似有很多征人广告,但实际上,雇主是为了在现任雇员离职或被开除时有足够后备人选,可以替补,并非真正缺人。到头来,找工作的诀窍只是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点。 2、雇主的套路 寻找低薪工作的过程会让自己很卑微,因为你必须把自己(包括你的精力、你的微笑,你真实或造假的生涯经历)呈现给各式各样的人,而他们就是觉得你提供的东西不怎么有趣。 还得通过药物检测和人格测验,旨在判断你是否温顺听话服从配合。某些大型的劳工企业,还需要你花费一天时间培训,第 1 页 共 3 页然后半天考试,旨在增加你的沉没成本,让你觉得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想走也走不动。 而对待低薪劳工,雇主也有套路。 作者在当清洁女工时,每天 3、4 人一个小组被分派到不同住所清洁,她们必须限时完成,清洁用品必须定量,且在工作时间不能交谈且不能喝水进食。 工作强度如此大,即便她们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主管泰德也很少赞扬或鼓励。奇怪的是,女工们却很在意泰德对她们的评价,希望在他面前都能表现好,获得他的称赞。泰德只会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女工,或主动跟她们聊天。 泰德并非帅哥也没有魅力,在作者眼里也毫无领导力,可为什么泰德的认可如此重要。很可能是因为女工们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忽略,只要得到哪怕一丁点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