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提 XX 县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与水平学习心得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有 10 项,其中经济指标主要有四项。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2.4 万多元;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8000 元;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万元;四是城镇化率达到 50%。据测算,2002 年 XX 县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450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0 多元。今后 18 年要达到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净增长 1100 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净增长 8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应净增长 353元,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 2 个百分点以上,每年需要转移农村人口 1 万多人。XX 县区是个农业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无农不稳”,但“唯农不富”,只依靠农业,在 60 万亩耕地上带领全县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我个人的观点看,任务艰苦,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因为不论从全市还是全省、全国来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主要靠工业。工业经济是县域赖以发展、强盛的根本所在,是经济总量扩张、财政实力壮大的根本途径。对 XX 县区来讲,地处内陆,不沿江,不靠海,不临交通干线,不通铁路,加上工业基础薄弱,县域整体经济实力水平不高,要想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必须要以非公有制为主要载体。 一、准确把握 XX 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发展思路近几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平稳增长,保持了较好的运行质量和态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逐步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2 年,全县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单位 660 家,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9%,占全县 gdp 的第 1 页 共 8 页比重达 32.5%,完成入库税金 1216 万元,增长 57.6%,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12%。同时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社会作用日益突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在获取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