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 瓶子 英国 bbc 在 1964 年采访了来自不同阶层的 14 位七岁小孩。整部纪录片分 8 集。每隔七年采访一次,直到他们 56 岁。节目组片头介绍,”七岁看老,2000 年的工人与主管,现在都只有七岁,这是英国社会的一瞥”。虽然他们大部人在 56 岁时概括此节目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个年龄段短短的一周生活剪辑,并不足以反映他们的全部感受。但我们仍试图从中找出一点点生活的规律,借此反思自己。 每个小孩都天真无邪,那么可爱,共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本该享受一样的幸福快乐。然而,他所在的阶层已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他父母现在的积累,就是他们成长的土壤。这 14 位小孩的阶层主要根据他们就读学校,以及生活的区域划分,但因为我并不了解英国的背景,只能大概介绍一下。6 位私立学校:约翰,安德鲁,查尔斯,尼尔,彼特,布鲁斯(私立寄宿),4 位公立学校:保罗和西蒙(公立寄宿)。托尼(平民区),尼古拉斯(乡村)。4 位女孩:苏西(富裕家庭)杰基,琳恩,苏珊(平民区)。ps 英国的私立学校昂贵,教育资源好。 关于阶层。一切都大致如节目组预想的那样,他们父母是什么阶层,他们也大概是同一阶层,并且一代代传承。只有 2个例外,尼尔和尼古拉斯。6 个私立学校的男孩除了尼尔变落魄,除了查尔斯加入了 bbc 不再参加录制,其中的 4 个都毕业牛津大学,性格迥异,但都是中产阶层,家庭和谐,无离婚现象,普遍生育较晚,并且都是生育 2 个以内,子女都上了大学。富裕家庭的女孩苏西,也仍然在此阶层。4 个公立学校的男孩和 3 个平民区女孩除了尼古拉斯突破了阶层进入中产,其它的仍然普通的平民阶层,无稳定的工作收入,工作可替代性强,生活拮据,家庭氛围因人而异。总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说说生活 关于普通人的”不幸”生活。3 个寄宿学校的小朋友,从第 1 页 共 5 页小就皱着眉头,得到的关爱很少,与父母的关系不亲密,这也导致他们自己的婚姻生活困难重重。例如保罗小时父母离婚,他内向自卑不善表达,并且和老婆吵架时,总让老婆离开他,还好他老婆是个爱笑开朗热情的妹子,不然离开了他,估计他就要沉沦了,他们相互陪伴,一起开房车环游了澳洲(我和男票一起看的纪录片,我便问他觉得哪对感情最好,他是个明眼人,他说从 2 个细节可以看出这对夫妻感情最好,男人搭帐篷时,女人便过去帮忙一起搭。另外女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