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VIP免费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_第1页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_第2页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_第3页
《现代教育学》读后感 ——兼谈对教育的理解 近日,我报名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获取一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一门考试科是《教育学》,按照规定不得不购买这门课的复习资料是一本内部编印的《现代教育学》。 客观地说,这本内部资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错误的毛病外,编者罗列了《教育学》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材料详略得当,也算是一本编得精致、实用(针对考试)的当代《教育学》汇编。可我在仔细阅读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没有一点充实的感觉。书中大量篇幅阐述的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这个模型、那个学派,这种规律、那种原理,这种意义、那种作用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些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除了增加考试的难度外,对指导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实无裨益。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总在忙碌着翻译国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传统教育的精华,教育理论书籍种类是越来越多,书是越写越厚。可不知他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社会和人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满意度却越来越低。这难道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没有关系吗。难道与政治体制发展滞后和教育发展超前没有关系吗。 有人说,人的身上有两种属性并存。动物性(兽性)和社会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动物性,增强社会性。“人之初,性本兽。”意指人生之初的婴儿和动物幼崽类似,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其实是对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适应,一句话说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导,以减少人的生物属性,增加人的社会属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当作教育的本质属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就是这个共识,在我国却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淡化、弱化甚至是异化。我们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分数,不惜为学生作假;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更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误学习;第 1 页 共 3 页我们的社会,以有钱有势为成功的潜规则,而不管成功的方法和过程,造成社会价值取向严重偏离社会道德的轨道。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了教师的法宝;升学,成了家长的目标;升学率,成了学校炫耀的资本。这些不良现象,屡屡被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虑,可这有什么用呢。为此,我认为一线教师已经到了非仔细思考现行教育不可的时候了。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种动物,其生物属性中最重要的一点生命和生存理所当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海纳百川+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学事业,对互联网知识分享很感兴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