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治教育心得体会 大山中学 贾朝兴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 21 世纪的建设者。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但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分辨是非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脱离人生正常轨道。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挖掘课程资源,培养法律素养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而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法律。这些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条款说教,而是设计了许多案例、情境、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当然要想把法律知识讲透,需要很多案例材料,而教材中就有许多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课本资源是可以拿来就直接用的,且每位学生手中都有,很好把握,这样既方便、快捷、直观,学生也易接受。 例如,在讲人民版九年级第七课《神圣的宪法》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齐某受教育权和姓名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齐某,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姓名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和姓名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拿起《宪法》加以维护。所以,作为老师应很好地利用手中掌握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第 1 页 共 3 页 二、夯实课堂教学,提升学法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一堂有效的法制教育知识课,从内容到形式选择与预设,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而现在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夯实课堂这一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每学期我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