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镜鉴》心得体会 学习《镜鉴》心得体会 ——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詹玲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把腐败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可见我党对治理腐败的坚决决心。为承继我党严格治党的传统,树立正确的反腐败意识,我研读了《镜鉴》这本书,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腐败的可恨。 《镜鉴》一书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其间收录的许多案例都是中央企业近几年查办的案件。从犯罪的主体看。这些案件可以分为各级企业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以及各级企业负责人与重要岗位人员窝案、串案等三种腐败案件。从犯罪的领域来看,这些案件相对集中在工程建设、物质采购和财务管理等领域。从犯罪的性质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财产等占绝大多数,且犯罪的手段越趋多样化和智能化。书中对每个案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案例分析也中肯客观。在其平实而庄重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发人深省。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斗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看了《镜鉴》,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层次的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呢。从主观原因看,第一是涉案人员忽视世界观的改造,不重视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权敛财,加上受到社会上的诱惑,最终走向 了犯罪的道路。比如程明洁受贿案中他就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收受些小钱、小礼是不损害或出卖企业的利益的。错误的价值观让他淡泊了法纪观念,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再比如冼毓荣贪污案,是由于她强烈的自我补偿负面心理造成的,她总觉得自己对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拿些钱是应该的。这样错误的观念最终导致她锒铛入狱。她错就错在没有正确地对待和评价自己的成绩,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没有克服“付第 1 页 共 9 页出太多、得到太少”的失衡心理。第二个主观原因是我们许多的干部职工本身法律意识不强,对腐败往往警惕性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例如王沛临,他认为自己收取好处费,没有给企业造成损失,是别人感谢自己而送的,他是应当有所回报的,没有考虑到违纪违法收受钱物是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严重后果。 而从客观原因看,主要是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到位。有些干部权力过大,监督管理机制等同虚设。上级管得着但看不见,同级看得见却管不了,下降更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