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纪录片心得体会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鉴史问廉》揭示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品德;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鉴史问廉》中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古人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而是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什么。是骂名,是臭名。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第 1 页 共 3 页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整个医疗系统、一个医疗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据了解,十八大以来,截至 2014年 6 月,中纪委共派出 208 个巡视组对 1214 个地区和单位进行了巡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中纪委巡视地区和单位数量多的省份,如,河北、广东、四川、湖南等,有不少已经公布了医疗查处案件。2014 年以来,经中纪委通报的医疗界案件就达 19例,涉及宁夏、吉林、辽宁、四川、山东、广东、海南、湖北、湖南等省份。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