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 90 周年+八一阅兵心得体会+“打赢”是最好的传承 一位首长下基层调研,问及部队如何搞好建军 90 周年纪念活动,官兵们各抒己见。一位战士谈道:眼下部队军事比武和演习训练活动比较多,多拿几个第一,就是对建军节最好的纪念。此话一出即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 对部队而言,打胜仗就是对建军节最好的纪念;对个人来讲,拿第一就是给建军节最好的礼物。战士的话意味深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回顾我军辉煌历程,发自内心地赞美这支从苦难辉煌中走出来的人民军队。更可贵的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把科研创新、军事比武、护航救灾及训练演练,作为最好的纪念抓手和实践平台,以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成果向建军节献礼。 无论什么样的纪念形式,其归宿都是在激励我们练兵打仗。我们常说,军人最大的本领是会打仗,最大的成功是打胜仗。甲午战争前日本全国都在备战,而清王朝举国筹备慈禧 60 大寿,战争爆发后辽东半岛迅速沦陷,慈禧却淡定自若地说:只要没打到北京,就继续过寿。愚钝令人发指。回顾我军 90 年奋斗征程,英雄辈出、能打善战,战功战绩不计其数,能打仗、打胜仗无疑是其最具魅力的特质。对建军节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这支军队永不言败的血性品格,续写能打胜仗的不朽传奇。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姿态,比练兵备战更高;没有哪一种行动,比比武第一更有价值。 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李鸿章叹息洋人论势不论理。势就是实力,靠的就是能打胜仗的实力。这个实力,不是天上掉下的,是平时科研训练无数个第一的积累。准备打才能不被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信息化战争,打的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任务分工越来越精细、能力要求越来越精准,每名单兵、每个岗位、每台装备,都是信息网络中的重要支撑、都是战斗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把执掌的武器装备练第 1 页 共 2 页到极致,强化只争第一的信念。 战时较量始于平时准备,准备战争是一场寂寞的接力赛跑,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责任,一茬官兵有一茬官兵的担当。指指过硬,攥指成拳才能更有力。今日军中,马伟明在电磁弹射等科技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戴明盟凭借一个个首次成为中国航母放飞战鹰第一人,何祥美用 30 多个第一赢得了枪王的美誉,这样的军人越多,打胜仗的把握就越大。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要成为冠军,但可以努力成为本领域里的技术专家、单位的骨干人才、本职工作的专业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