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的旅程》有感 今年开展的“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是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的第二个“读书月”活动,很有意义,很有必要。原本是给女儿选择一本科普读物,我浏览到了由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夫妇编著,获得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科学的旅程》,当我看完引言和目录,就被这本书所深深吸引,这是我为女儿所选书中首次自己先从头到尾看完的一本,看后,深有感触,有话想说。 读完《科学的旅程》,我发现,科学史上那些所谓的天才,有一点上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笛卡儿、拉瓦锡、达尔文、魏格纳、摩尔根、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费曼······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这些科学伟人曾普遍接受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熏陶或者训练,发展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他们在一生中掌握了“学习什么”和“研究什么”的主动权,享受着自由探索的乐趣,而绝不是什么“题海之战”。 我曾看过《读者》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其中的一把刀叫做“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在学校应试教育、社会和家庭追求高学历的压力下,我们的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意识、怀疑和批判精神被无休止的考试、排名所磨灭。孩子们虽然做了无数深奥的习题,却没有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学到的知识与日俱增,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在每况愈下。我们的成人是这样走过来的,同样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有一项研究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其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度高度相关,可以说,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认识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科学的旅程》启示我们多一些科学方法、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少一些以知识的机械灌输和好奇心的压制扼杀。 我们发现以往任何时代没有象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对第 1 页 共 2 页科学和科学家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及更需要在全民中普及科学史知识。不仅如此,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而又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的原理运用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上的能力。《科学的旅程》,就是通过记传体形式,聚焦许多科学巨人所带给我们各种伟大的科学发现,告诉你科学方法不断演变的历史和科学家所经历的过程——他们怎样工作。是什么驱使他们渴望获得知识。他们是如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