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结》有感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这部著作完成于 1886 年,距今已130 多年了。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收看张绪文教授视频导读、现场聆听边立新教授专题辅导,我终于对这篇著作有了比较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切感受到了这篇马克思主义重要奠基之作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智慧光芒、真理光芒。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弄懂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命题的分析中,恩格斯看出了黑格尔哲学“隐含着革命的愿望”,进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分析,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 1 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二是看清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缺陷。黑格尔哲学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第 1 页 共 25 页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黑格尔并没有这样清楚地做出如上的阐述。这是他的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作出这个结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因为‘体系’的需要,他在这里常常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结构,对这些结构,直到现在他的渺小的敌人还在发出如此可怕的喊叫”。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