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观后感 5 篇 第一篇:国庆阅兵观后感国庆阅兵观后感 站在一个伟大民族的门口,我们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 60 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的祖国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不必说险峻的华山,雄伟的泰山,不必说美丽的西湖,宁静的天池,更不必说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单是滔滔黄河,滚滚长江就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为祖国山川壮丽而骄傲,更为它的悠久历史而自豪。 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册,展现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历史长卷。 看那万里长城,多少海外游客为它惊叹;看那秦始皇兵马佣,多少外国朋友为它倾倒;看中国的四大发明,多少世界人民对它啧啧称赞。 我们的脚下是五千年文明的厚重,我们的身后是六十载成长的辉煌。 六十年的坎坷,六十年的奋斗,没有哪幅画卷能描绘祖国母亲的辉煌,也没有哪首诗能展现她的雄壮,唯独乐章,如高山流水般诉说她的盛况。这乐章,气势恢宏,在神州大地回荡;这乐章,动人心弦,让人心潮澎湃。 从亘古不变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祖国的“生之音”。那声音如同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生的声音,是希望的声音,是倔强不低头的声音。然而,这声音也饱含了母亲的剧痛与爱心,曾看到母亲的孱弱,那充满无限悲哀和伤痛的中国近代史,不能忘记的鸦片战争,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忘记富丽的圆明园付之一炬,世界上再无此建筑瑰宝;不能忘记的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国土沧丧,中国人民成为亡国奴的史耻。祖国处于危难时刻,但祖国并没有被沉没,为了这“生之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祖国用它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第 1 页 共 11 页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草和稀粥喂养饥饿的日子。为了这“生之音”,毛主席领导人民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起了民族的血肉与骨胳,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用青春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壮丽的英雄篇章。经过多少载艰苦的奋斗,终于迎来灿烂的曙光。 难忘 1949 年 10 月 1 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雄伟的天安门城门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语话,响彻云霄,惊醒世界,震动全球。一个世纪的屈辱,随着这声巨响,销声匿迹。 跨过几千年透过无数的风花岁月,我们听到了祖国的“富之音”。当“春天的故事”演绎成一个民族富裕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