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读后感 当手机显示清晨 5。00,窗外已有小鸟的第一声啼叫,我终于把看完的《花冠病毒》合上,关了台灯,侧身躺下。在昏昏沉沉中,我意识到了第一次因看书熬了一夜。 身体虽躺下,但思维却活跃着,身体里好像有一种东西在血液里飘来飘去,是不愿睡去。还是根本无法入睡。 《花冠病毒》是毕淑敏的鸿篇巨著。这本书是为班上学生推荐的。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家,从事医学工作 20年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 300 万多字。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血玲珑》,就对她丰富的医学、文学、心理学知识而折服,后来在试卷上也常见她的文章。有的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要注意毕淑敏、余秋雨的文章,作为中考阅读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从此便对毕淑敏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看到了这样的介绍。“这本书包含着我对已经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我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内容介绍说这本书是写的是人们与花冠病毒之间的一次战争,一次生与死的较量。于是就推荐了这本书。 趁假期,我也看看这本书,不想一看就不想放下。 看完后有对环境的担忧,有对医学界的科学家的崇敬,有对作为作家参与抗疫战争的罗纬芝的敬佩之情,有对大难时期政府虚报数据的无奈的理解,有对少数人发国难财、利欲熏心的愤恨,有对作者的精妙构思、丰富的文学和心理学知识而叹服。 罗纬芝作为作家深入第一线采访,了解花冠病毒的过程中,为了解于增风教授因感染花冠病毒殉职后的遗言,不顾危险,打开了于增风的遗物,结果不幸被感染了花冠病毒,在被病毒侵蚀的过程中,病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如何被毒魔一口一口地吞噬,如何胆肺寸断而决而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恍惚中,在本能的求生欲望中,在想到母亲病危的过程中,还记得临上阵时有一名神秘男子名叫李元的给了她一种药,叫她遇到危险时就吃一点药粉,那叫 1 号药的粉末居然就是灵丹妙药,让她起死回生了。 第 1 页 共 3 页 因感染了花冠病毒的人越来越多,火化的机器都忙不过来了。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最后政府不得不命令原来贮存葡萄酒的窑库改成了停尸库进行冰冻。李元为了研究出花冠病毒的抗体,需要得到活的毒株,罗纬芝冒着危险到停尸库去采样。当看到这些章节的内容时,头脑的想象空间就变大了,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家时,偶尔有风吹动窗帘动时,对面桌上的电来蚊器里的液体也好像丝丝缕缕地经受热蒸腾出来晃悠悠地直往上窜。这些与书中的情节、头脑中的画面一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