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红旗渠心得体会(5 篇) (篇一) 向往、体验、汲取、感恩,在心里,在路上······ 五月的中国大地,绿意正酣,繁花似锦。从华南桂西北的凌云山城,到华中豫西北的林州太行山麓,一次跨区域的头脑风暴,是捧承多彩多姿季节的恩赐。他乡之石,可以攻玉,真不谓为人生从政成长中的“短时阵雨”,洋洋洒洒,且滋润渗透及根部。 战略 当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效应,都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国情,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放眼世界,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区、市、县各地各区域以高度的看齐意识,描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体路径,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为凌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县委批准在 XX 省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学习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班。 思路决定出路。依托鲜明的战略眼光及格局,我很荣幸成为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且行且学且思。 邂逅 邂逅“红旗渠精神”,是在红旗渠干部学院专题培训班进行时。一股来自华中豫西北地区的暖流涌向全身,全方位体验“红旗渠精神”炽热滚烫的火花,于巍峨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带上,小心翼翼地翻阅“红旗渠精神”成长岁月,每每触摸或踩踏着红旗渠的岩石方砖,感慨此时此刻,受益今生今世。 那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林州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劣的条件下,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第 1 页 共 9 页无穷智慧,立志“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占地面积 2046 平方公里。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 年 2 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 0.5 公斤原粮, 1.5 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修渠工程没有款项,没有物料,凭靠自己筹集;不会技术就在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 10 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 1250 个山头,架设151 座渡槽,凿通了 211 个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