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基层干部关怀工作的几点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报告凝聚着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的真情关怀,体现出中央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真挚关心。给基层干部更多关心爱护,需要各级党组织从政治、工作、待遇、心理和生活上更多的关心爱护、支持帮助,为基层干部做好排忧解难,努力让他们在基层安心、安身、安业,激发投身基层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基层干部处于生产工作第一线,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排头兵,也是展示党和政府形象的示范岗。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是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把接力棒,正因如此,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这个课题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进一步从完善制度着手,建立健全关怀机制,真正关心基层干部、真心关爱基层干部,既要营造利于基层干部成长的政治环境,又要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关心。一、基层工作人员现状(一)条件艰苦,人员少,压力大,工作家庭较难平衡。作为基层干部没有固定时间,正常休息时间的不到保障,工作地点偏远,对家庭给予少,工作付出多。乡政府及各驻乡工作单位,工作人员相对少,一人数职,对接上级日常工作安排。由于距离县城较为遥远,单趟车程近*小时,属于我县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为切实保障工作时间在岗,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下乡即住,回归家庭承担家庭责任的时间难免被无形压缩。1、全力夯实群众基础。乡村干部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目标也是人民群众,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必须保障全天候为群众服务,纵然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2、任务繁多责任重大。村级党员干部,分身有术,身兼数职,不厌其烦,分别接受各垂直上级部门的调度指令,工作千第1页共6页头万绪、事务繁多,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不得不逼着自己加班加点。特别是有些部门一到周末、节假日就要材料、下通知、听汇报,搞得工作人员压力很大。由于身兼数职,所以工作效率不高,为了群众生活奔小康,党员干部要舍得跑时间奉献给工作,加班加点工作,对家人孩子陪伴很少。(二)体制管理,机会少,晋升难,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我国公务员推行的是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增长机制,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都与职务和级别挂钩,乡镇干部如果提不了干,职务与级别就上不去,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自然而然也就上不去。一个乡镇充其量也就十五、六个科级岗位,95%的乡镇干部辛辛苦苦、默默无闻一辈子还是个一般干部。在一线埋头苦干,奉献青春的是乡镇一般干部,可是每次加工资时,科级及以上的干部每次可加五六百元,而这些常年风里雨里奋战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干部,由于没有职务和级别每次只能加二三百元。95%的乡镇干部辛辛苦苦,几十年到退休的月工资,也没有在县级及以上部门提了干工作才几年干部的工资高。除此之外,街道与乡镇又有区别,乡镇干部可以每月领400多的乡镇补贴,而街道干部却什么也没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人们只关注政策的落实情况,而忽视作为落实政策的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在县级政府部门工作,循规滔距一辈子,到退休最低可以落个科级待遇;而在乡镇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奉献一辈子,到退休还是个一般干部。虽然近年来县级以上部门公开从乡镇选调工作人员,但这难于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所面临的困境。基层干部忙,得辩证看。忙了才能有作为、有进步,但另一方面,从待遇、编制、心理和舆论上,的确该多关爱这个群体。(三)权责不等,任务多,执行难,部门合作衔接不畅。对于安全、环保、禁毒、征地拆迁等硬性工作责任压力大,一纸通知、一份责任状,个别上级部门把责任都推给街道、乡政府。比如环保、安全、食品药品监督等,乡镇没有专业设备、缺少专业人才,很多专业知识乡镇干部很难搞懂,一旦出了事,就要被打板子,甚至被撤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第2页共6页只有监管义务,没有执法权限,很多事情在法律上无权处理。1、权利与责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