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瓶”的用法归纳在化学实验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装置——多功能瓶的身影,它可以作为 “集气瓶”使用时,主要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还可以作为检验瓶、贮气瓶等使用,因此有洗气、检验、量气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一、集气方法在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实验中,主要用到的集气方法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1. 排水法将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待瓶中水全部排空后盖上毛玻璃片取出。只适用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2. 向上排空气法将干燥、 洁净的空集气瓶瓶口向上正放在实验桌面上,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开始收集气体。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验满的实验:若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火柴)放在瓶口,若木条(火柴)复燃,则说明瓶内氧气已满;若是二氧化碳:将带火焰的木条(火柴)放在瓶口,若木条(火柴)熄灭,则说明瓶内二氧化碳已满;向上排空气法一般用于收集易溶于水或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且该气体的密度必须大于空气的密度;不适用于会与空气中物质发生反应或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收集。3. 向下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如氢气(H2)。二、连接规律在实验过程中, 如何确定气体的进出口,以及怎样连接多功能瓶,成为能否顺利解题的关键,以下是多功能瓶的连接规律。1. 长进短出“长进短出”就是在连接多功能瓶时,气体的流向是由伸入瓶底的长玻璃导管A 端进入,由刚好露出橡皮塞的短玻璃导管B 端导出。符合此规律的有以下三种情况:(1)多功能瓶作洗气瓶。例如, 除去 O2 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该由A 端进入到 B 端出。(1)多功能瓶作检验瓶。例如,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一氧化碳(CO)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O2)时,被检验的气体应该由A 端进 B 端出。(3)多功能瓶作集气瓶。若瓶口朝上放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例如,用该装置收集一瓶氧气(O2)时,氧气( O2)应该从A 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若瓶口向下放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例如,用该装置收集一瓶氢气(H2)时,氢气( H2)应该从 A 端进入,空气从B 端排出。2. 短进长出“短进长出”就是在连接多功能瓶时,气体的流向是由刚露出橡皮塞的短玻璃导管B端进入,由伸入瓶底的长玻璃导管A 端导出。以下三种情况符合这条规律。(1)多功能瓶作集气瓶。若瓶口朝上放置,收集密度比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