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王小槐工作室广汉中学李丽平【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学习重点难点】1.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2.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3.思孔子 “礼治 ”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一、知识储备(一)孔子与《论语》1、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2、《论语》: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首要经典,后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 “四书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二)了解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2.在经济方面,孔子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 “礼 ”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子路》)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