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行程问题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总量 =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 =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 .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 千米 / 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 千米,用 3 米/ 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 米一、追及与相遇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 . 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 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 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甲走的距离 - 乙走的距离= 甲的速度×时间- 乙的速度×时间=(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 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 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 分钟到达城门, 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 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 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 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 千米 / 小时,因此所用时间 =9÷6=1.5 (小时) .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 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 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面包车速度是 54-6 =48(千米 / 小时) . 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48×1.5 = 72(千米) . 答: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72 千米 . 例 2 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 米. 为了提早 10 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 米. 问家到公园多远?解一: 可以作为“追及问题”处理. 假设另有一人,比小张早10 分钟出发 . 考虑小张以75 米/ 分钟速度去追赶,追上所需时间是50 ×10÷( 75- 50 )= 20 (分钟)·因此,小张走的距离是75× 20 = 1500 (米) . 答: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500 米. 还有一种不少人采用的方法. 家到公园的距离是一种解法好不好,首先是“易于思考”,其次是“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