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的认识”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冯晓浴教学内容数的认识在小学主要分为认识整数、认识分数(正分数)和认识小数三大块。《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系作了以下规定:内容变化:与以往相比,这个规定蕴含的主要变化有:(1)明确规定了0 是自然数。过去教材把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的数, 叫做自然数” 。“0 和自然数都是整数。”而现在则是:正整数和0 统称自然数。(2)增加了认识负整数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小学阶段完成了对整数的认识。教材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年级10 以内各数的认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 各数。3.通过学生的试验、操作、观察掌握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以及各数的组成,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4.能用 1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11~20 各数的认识1.认识 11~20 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 初步了解十进制,知道个位、 十位的名称并会比较20 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2 100 以内数的认识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2.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二年级千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三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1.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2. 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4.在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