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懿学管理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经典语录: 1) 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 2) 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3) 最好是好的敌人. 4) 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 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如果非要追求百分之百, 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 5) 对付高人使用高招, 对付俗人使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 6) 后悔是选择的影子, 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是生活就有遗憾, 是选择就可能后悔. 空气有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再好的人也有毛病, 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 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 这就是人生. 7) 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 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 1) 不求最好, 但求满意. 实例: 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幕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场景: 孔明先生命令下属打开四门,坐在城楼上焚香抚琴, 城门大开.城下的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兵临城下,左右为难,沉吟了一会之后,司马懿决定撤军. 这就是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空城计”.后人评论说司马懿多疑怕事, 错失了灭蜀大好时机.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便可看出司马先生的大智慧.诸葛亮平生谨慎,如今敌军兵临城下,命令下属大开城门,如此反常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司马懿不得而知.再者,我们知道,司马懿当时临危受命,他不想去冒险.若司马懿率大军攻入城内,没有埋伏是更好,可是万一城内有埋伏,司马都督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得不偿失. 司马懿明白,追求最好会适得其反,权衡利害得失之后,司马懿下令撤军. 而我们神机妙算的孔明先生早已预知此事,于是两位高手展示出他们超常的默契,弹琴的弹琴,撤军的撤军. 2)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我们采用“最小后悔法”) 实例: 司马懿随后得知自己中计, 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可是自信分析起来,司马懿并不贪求眼前的利益.具有大局意识.司马懿深知,人生做出选择就一定有可能后悔. 所以, 他把后悔程度降低到最小. 若当初他率大军进城,城中无埋伏,他就可以活捉诸葛亮, 从而立下战功; 城中有埋伏,他的十几万大军就会全军覆没,他也会被孔明活捉.相比之下,撤军和进城哪种选择更稳妥呢? 无疑是前者最稳妥. 3) 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 实例: 《三国志》并没有记载有关“空城计”的史实,说明妇孺皆知的“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