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VIP免费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1页
1/1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2页
2/1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第3页
3/1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 第一部分 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 L.S.Harms 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 Marshall Singer 认为: 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 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学 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 许多学者把 Ew ard Hall 在 1959 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 1970 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 1974 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 年代初期开始的。 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 A.L.Kroeber 和Clyde Kluckhohn 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 Ru th Benedict 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 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  Geert Hofstede 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  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 第三章 文化的定义和特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