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作者:梁戈先蕾任朝迎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 年第 10 期摘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该理论传入中国,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影响日益显现,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翻译界讨论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学者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探讨,并且运用该理论对多个文本如科技文本、商务文本、广告文本、法律文本、外宣文本、新闻文本等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优越性,还详细解释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具有优势的原因等。本文选取2000 年到 2015 年期间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论文、研究综述等,通过分析和总结来揭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关键词:奈达功能对等翻译中国接受一、引言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1943 年他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从事有关主持翻译的工作。他的学术焦点在于《圣经》的翻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通过对《圣经》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还出版了几部影响世界的翻译著作,如:1964 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1969 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1986 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在这些著作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翻译理论,如: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的四步式(分析、转换、重构和验证)。他还提出了“核心句”的重要概念,指各种语言在核心结构上的一致性大于在表层结构上的一致性。在诸多理论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对世界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翻译界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奈达的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介绍得最早、最多,影响也最大。三十余年来,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一直是翻译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翻译界的众多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中国的翻译现状进行了有效结本文主要通过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以及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同时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于中国翻译界产生的影响。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一)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奈达动态对等理论概述动态对等来自于奈达 1969 年所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提倡的“对等效应”原则,动态对等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