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l 简释下列概念:自动稳定器、权衡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周期平衡预算、公债、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挤出效应、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答: (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巾,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 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2)权衡性财政政策权衡性财政政策又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由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有限,为确保经济稳定, 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 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现和贯彻,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该政策在20 世纪 30 年代到 20 世纪 60 年代效果不错,但之后出现的滞胀使它受到了怀疑。(3)功能财政功能财政又称为“职能财政”或“机能财政”,是关于国家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而应以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根据斟酌使用 (权衡性 )的财政政策, 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美国经济学家勒纳于20 世纪 40 年代明确提出 “功能财政” 的预算准则。他认为,功能财政论的核心思想在于, 政府的财政政策、政府的开支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