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人文湾区促人心相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人文湾区建设的价值与意义越发引人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三地正以文化为纽带,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唤醒共同的文化记忆。近日,深圳重点打造的精品舞剧《咏春》,有着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在香港大量圈粉,引发强烈文化共鸣。粤港澳三地应充分利用大湾区人群共享同一种地域文化的宝贵资源,深入推进人文湾区建设,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更深入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充分认识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价值共建人文湾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一个文化创造力兴盛活跃、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交流国际水平极高、文化消费动力充足的优质生活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既包含经济概念,也涵盖文化概念。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是血肉,制度是筋骨,那么文化就是魂魄。湾区建设既要血肉相连,也要强筋健骨,更要心灵相依、魂魄相通。加强人文湾区建设,推进文化交流融合,有助于促进湾区人心相通,形成湾区共同的精神家园,建立共同的身份认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加强人文湾区建设,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还有助于加深港澳居民对大湾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认识,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港澳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港澳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建人文湾区,推动湾区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使湾区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之高地,不仅能有效展示湾区文化软实力,塑造湾区良好国际形象,还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全面把握共建人文湾区的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并存,三地居民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且相互交流合作频繁,共建人文湾区拥有独特优势。粤港澳三地文化同脉,语言同宗,具有深厚的地缘、族缘、史缘和商缘关系,具有共同的历史基因、相似的文化禀赋。岭南文化是三地共同的历史文化基因。粤剧、粤语歌曲、岭南画派等文艺领域,都承载着浓厚而丰富的湾区共同人文记忆,使得各地间更易于形成积极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自古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便是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多元的文化已成为大湾区熠熠发光的地域名片。大湾区文化以岭南文化为底色,既有南越文化遗风,也受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