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是学校教学的延续, 是对学校教育以外不能涵盖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拥有出色的儿女是做父母渴求的最大快乐,然而怎样好孩子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劣,国家名族的兴衰。初一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段重要时期,许多孩子成人后的道德情感、生活习惯、性格和德育人性观念,都明显带着童年时期的痕迹。一、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与学校一由于在结构、 功能上的不同, 在实施教育上是根本区别的。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对群体学生实施教育,侧重点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已群体定向为本的学生品德教育。而家庭教育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子关系为主线,有家长活动对子女进行多方面的影响、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也不可能对孩子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品德教育。由于父母朝夕相处,关系是密切的,心理上有认同性,行为上具有示范性,不同与学校的师生关系。家庭德育的实施,不仅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开始灌输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成员的相处和社会交往中,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另外 , 通过模仿家长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导之以行。所以,相对学校德育来讲,家庭教育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同家庭,在德育环境、德育认识、德育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对孩子德育的效果是不同的。偶而出现明显的偏差与失误,消弱了德育的效能,影响孩子的德育素质的提高。根据我们对七、八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 家长的过分溺爱据调查统计, 45%的家长特别疼爱、宠爱孩子,唯恐达不到孩子的要求,担心孩子受委屈;31%的孩子向家长有什么给什么, 不予以拒绝; 90%的家长每天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不等;44%的家长反映,孩子要求达不到,耍脾气、与父母赌气,有的孩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的干脆把小屋的门一关,以示抗议,更有甚者与父母吵嘴、顶撞。由于家长娇惯,一切为孩子着想, 使孩子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环境中,遇事只想自己,很少顾及他人,形成自私品性,家中有好吃的10%的孩子只顾自己吃,家人吃不吃则不问;对父母有病,18%的孩子表示不关心,当父母照顾他们时,大多数子女心安理得,毫无反映。当提出再要一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