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由幼儿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生理特点,成长发育等等因素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指南》中明确指明了,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差异的方面与表现,然后遵循《指南》的思想与理念进行因材施教。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调查表明,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记忆力三个方面。这些都是幼儿之间差异较明显的方面。以幼儿时期问题最多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差异为例。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有心理问题原因和生理问题原因两个方面。幼儿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没有勇气。家长和老师会发现很多宝宝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中或是不会主动与人交流、玩耍。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要多多鼓励幼儿,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调整孩子的心态,调动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多让孩子接触人群,鼓励孩子参与到他人的活动中去。当孩子做出一些以往不曾做到的事情时,要及时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扬。要孩子相信“我行、我能”。家长和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扬,给予小朋友一定的赞扬和肯定,是帮助小朋友进步和发展最好的方法。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扬都是宝宝进步的动力,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发展。幼儿生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单纯的。需要家长带领孩子到医院做详细正规的检查,听取医生的诊断,并根据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积极的配合。从而改善宝宝的生理问题,让宝宝在今后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幼儿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为幼儿发展的速度、已有经验学习方式上存在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灵活机动的因材施教,避免用简单划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幼儿,才能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安全、愉悦和成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待新插班的而且还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绝不能像对待其他幼儿一样提出相同的要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让其情绪稳定,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只要不哭不闹,会独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