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监测: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它液体中的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二、TDM 的临床指征: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药效是否不易于判断?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测?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 TDM?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多数药物在一定范围内当药物剂量增大时其作用强度也增强。以药物的剂量(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图,从图上可得到4 种信息:①最大作用强度 ②效价强度 ③曲线的斜率 ④曲线数值变异程度。 四、时效曲线:一次用药之后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得时效曲线。从图上可得到4 种信息:①起效时间 ②最大效应时间 ③疗效维持时间 ④作用残留时间。 五、受体:是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实体,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 六、受体拮抗药: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配体叫做受体拮抗药。 七、部分激动药:有些配体的内在活性很小,当没有别的强大的受体激动药存在时,这种配体与受体结合可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激动药作用;但在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这种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因而起了受体拮抗药的作用,这类配体叫做部分激动药。 八、内在活性: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相应生理效应的能力叫做内在活性。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叫受体激动药。 九、合理用药的原则: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4.少而精和个体化。 十、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十一、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1.药物的脂溶性 2.药物分子的大小 3.药物的离解程度 4.与蛋白的结合力 5.胎盘血流量。 十二、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的速度变化很大;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 十三、灰婴综合症:氯霉素应用于新生儿,可能出现厌食、呕吐、腹胀,进而发展为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