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 1.目的: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分,这使受血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为及时正确处置输血不良反应时,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制订本制度。 2.术语: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 即发反应(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 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迟发反应(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 输血相关:是指与输血有直接关系,含输血过程和输血后。 3.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患者输血时应先慢后快,输血过程前 15分钟输注速度应缓慢,滴速不应超过5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基本流程 5.输血不良反应处置 (1)凡发生与患者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不良反应。 (2)发现不良反应减慢或暂停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3)值班医师应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值班医师判定为患者疾病引起的反应,可继续输血,但须密切观察。 轻微输血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输血,但必须密切观察。 输血反应较重,应停止输血,积极对症治疗。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通知采供血机构,封存血袋;立即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为治疗抢救提供有利情况。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6.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1)轻微输血反应的调查由经治医师负责;较重输血反应的调查由患者收治科室负责;严重输血反应的调查由医务科负责。检验科血库应积极配合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工作。 (2)轻微输血反应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或减轻的,在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记录反应类型、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送检验科血库,同时记录在病历上。 (3)输血反应较重的,患者收治科室与检验科血库一起查找原因,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和病历上,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送检验科血库。 患者输血史、过敏史;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调查输注血液情况。 其他需要调查的因素。 严重输血反应,医务科组织包括经治医师、检验科血库人员在内的专业人员查找原因,将调查结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