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 4.成土因素:气候 、母 质、地形 、生物、时 间 因素。 5.土壤质地:土壤中各 粒级 土粒含 量(质量) 百 分率 的组合,及其所表现 的粘 砂 性质。分为砂 土类(透 水性强 、通气性好 、热容 量较 小 、养分少 、松 散 易 耕 )、壤土类(通气透 水性良 好 、保 水保 肥、耕 性较 好 、宜 耕 期 较 长)和粘 土类(透 水性差 、通气性差 、热容 量较 大、养分较 丰 富 、宜 耕 期 短 )。 6.土粒分级 :石砾 、砂 粒、粉 砂 粒和粘 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 措 施 a. 增 施 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 结力比 砂 粒强 ,比 粘 粒弱 。 b. 掺 砂 掺 粘 、客 土调剂 :泥 入 砂 ,砂 掺 泥 ,以改良 质地,改善 耕 性 c. 翻 淤 压 砂 、翻 砂 压 淤 :下层砂 土或粘 淤 土翻 到 表层使 砂 粘 混 合,改良 土性 d. 引 洪 放 淤 、引 洪 漫 沙 :利 用洪 水中泥 沙 改良 土质 e. 根据不 同质地采 用不 同的耕 作管 理措 施 。 砂 土:深 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