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不知道该用怎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 从一开始、心便随着伊桑这个小男孩那无辜的眼神而起伏。他的不理解、迷茫,再转化成对爸爸妈妈舍弃自己在一所外地寄宿学校的绝望。他不明白、他只是看到爸爸生气了,妈妈无奈的上车、车子走了,只剩他一人。只剩他一人面对着那在脑海里不断飞舞跳跃的字母、阿拉伯数字。他被遗弃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只剩绝望无处不在的荒野。他孤独无援。 伊桑很伤心,对生存的环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兴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 所罗门岛上的故事上说、岛上的居民需要树筑房子时,他们不是用斧头去砍,而是一堆人围着一棵树、开始诅咒,用那人类诞生以来那神秘的语言、组成最肮脏的句子,吐向那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几天之后、大树自行枯萎、轰然倒塌。 伊桑面临着倒下的危险!他是一颗地球上即将陨落的星星。 剧情的转变就在霍卡尔先生调走,新的年轻教师尼克姆的出现。 尼克姆老师的初次见面就给小孩子们不小的惊讶,未见其人先闻笛声。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自由浪漫的天性释放了出来。第一节美术课上歌舞升平。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桑的与众不同,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尼克姆通过家访,发现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虽然伊桑的父亲反复的说会画画有什么用啊?但是年轻的教师决定帮助伊桑。为了帮助伊桑自信的面对现实,尼库巴搜集了很多资料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艾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这些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等名人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甚至无法识字,交流困难,也都曾被周边的人当成弱智来看待,可是他们却用画画和音乐,发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伊桑从中找到了共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伊桑依然在不被了解和接纳的世界中瑟瑟发抖。 尼克姆主动要求为伊桑补课,他耐心地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伊桑记忆: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跟录音读,伊桑很勤奋的学习,一天天的进步,当伊桑的父亲看到自己曾经很恼火的儿子专心致志的对着黑板发音时感动流泪。 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