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会泽县古城街道 翠屏小学:金乐珍 教学内容分析: 《地表的变迁》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五课,本课主要教学活动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来认识地质变化的。 第二,探讨千姿百态的地表的成因,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的风光。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风化作用。 第四,通过模拟实验和探讨,认识侵蚀作用。 第五,了解人类生产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 学 目 标 :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等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3.知道地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2 教学难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教学准备: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打火机、水搬运模拟器、沙土、沙盘、世界风光欣赏图片和录像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喜马拉雅山的几张风光图片。 2.谈话: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43 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而在20 世纪60 年代,科学家们却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欣赏鱼龙、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图片。 (评价:出示图片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一方面让学生感到地表变化的神奇,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 为什么会在世界最高山脉上出现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3.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并说出理由。 4.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5.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就形成 3 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构成珠穆朗玛峰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也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在海里形成的。科学家们又在喜马拉雅山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