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VIP免费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_第1页
1/12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_第2页
2/12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_第3页
3/12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全球化”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世界上的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发展问题,必由之路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如今是“网络”时代,更是谁也漏不掉。只不过发展有先后、程度水平有高低、文化有差异,自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居的地位也就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起领先和主导作用,是几个世纪的历史造成的。从文明发展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一条从中古进入近现代的线路:与中世纪决裂的思想革命——人性和理性的解放、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思维与发明、贯穿其间的从贵族的自由主义到理性的、遍及民众的自由主义和 19 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等近代思潮。这些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革命性变化,无一不在西欧发生,并向世界各地辐射。当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在近代的西欧接踵或交叠发生的时候,中国和东方还没有走出中古社会;因此是历史决定了中国以及亚洲不可能主导“全球化”进程。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东西两大文明的差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冯友兰先生所谓“中西之交,古今之异”,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中西文明迎头碰撞作为“交流”的起点,则在这“起点”上,中国和西方即处于差距有如天壤的不平等地位。就是说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姑不论中国在这以后所走的道路何等崎岖,仅在社会发展上就决定了中国将长期落后的态势;以致至少在 20 世纪当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有一种说法(在中外都有),认为中国在 18 世纪,或在清代的康雍乾,学术思想界已有了近代科学的思维。如胡适之论戴东原,美国汉学家艾尔曼之论朴学的理性内涵等。还有的说,乾嘉学派不完全是政治压迫造成的,而是反映了“前”近代时期的思想。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这个时期的思想界与个性解放无关,戴东原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极其尖锐,斥为杀人不见血的刀子;但终其极脱不出读经、解经的圈子。康雍乾时代的个人无论才识如何出众,均不可能对社会有什么启蒙性的触动。从明万历以来的传教士传来的那点儿西洋文化知识,在汪洋大海的中国夜郎自大和自我封闭的心态中,实在微不足道。比较普遍的国民心态,仍是杨光先的“宁使中国无好历,勿使中国有洋人”。杨光先本人没有好下场,然而从康熙晚年起的“百年禁教”又无异于复活了杨光先的那些鬼话。这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