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20XX年 12 月 13 日— 15 日, 我有幸参加了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领略了13 位老师的教学风采,聆听了吴正宪、曹培英等专家的报告,使我受益颇丰。此次活动是在“解决问题”领域中一次成功而有意义的尝试,是一次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下面结合此次活动,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一、 带着问题去启程之前,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心中也充满着一些疑惑,可以说,我是带着问题去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我的问题主要有:怎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最合理的?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呢?分析法、综合法等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还用不用老师讲?数量关系和线段图的有关知识还要不要讲?提中间问题的分析方法,还要不要教给学生?同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有一些烦恼:一遇到解决问题我就晕, 不知道该从哪去想, 原来我做解决问题时看 “多“字,就用加法,看“少“字就用减法,可是遇到有些题再看“多“字用加法就不行了;步数少的还可以,一遇到步数多的就蒙了。二、 满载收获归通过参加此次活动,专家从理论的高度、老师用教学实践做了很好的诠释,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心中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1、专家引领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使我知道:(1)要帮助学生读懂题,要读三遍,一遍读,搞清楚是什么事;二遍读,进行筛选,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谁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三遍读,告诉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只有我们读懂了题,才能更好地进行解决问题,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当出示例题后,习惯于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急于要学生列式解答;也有的时候习惯于让学生简要回答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接着便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来代替分析题,久而久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急于列式解答,没有养成分析题的习惯,常常容易因题意不清而造成列式解答错误,对如何分析题方向不明。(2)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多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如画图的策略(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示意图)、列表的策略尝试的策略、模拟操作策略、逆推的策略、简化的策略、推理的策略,以前我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