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健康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纵向发展,通过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二、评价目的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三、评价内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五大领域。四、评价方式及等级学校的评价方式采取自评、 互评、教师评的方式。 自评占 40%互评占 30%,教师评价占 30%,三项之和为学生的体育成绩。85 分以上者为优秀, 75— 84为良好, 60— 74 为合格, 60 分以下者为待合格。五、评价操作细则(一)体育锻练( 50%)1、出勤(10 分):自觉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 不无故迟到、早退、缺课。评分办法:以学期计算,凡迟到、早退、缺课超过三次者,不论原因,在此项得分中扣 2 分。2、课堂常规( 10 分):遵守课堂常规,穿适合运动的服装上体育课,积极主动地上好体育课。评分办法: 以学期计算, 凡服装有三次以上不服合要求者,在此项得分中扣 2 分。3、锻炼习惯( 30 分) :坚持做好“两操”,积极参加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喜欢上体育课,努力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积极参加运动会等体育活动。信息来源:此项评价的信息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表,每学期在期末时,教师向学生公布每位同学的出勤情况,常规表现情况,便于学生自评、互评。4、运动技能:( 30 分)(1)、体能与运动技能( 10 分)根据学段的不同,学生每期测试三项,三项成绩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各项目评分标准:以某项目班上上期初前五名同学的平均水平为满分,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按一定的标准向下浮动。(如:50 米班上前五名的成绩是 8.8 、8.9 、9、9.1 、9.2 那么 50 米的 100 分标准就应是 9 秒,95 分是9.1 秒,以此类推。)(2)、特长项目( 10 分):体能技能突出,有体育运动特长(3)、进步幅度( 10 分)进步幅度 =终结成绩—起始成绩,进步幅度在1— 5 分者得 3 分,在 6— 10 分者得 5 分,10 分以上者得 10 分。起始成绩和终结成级都是满分者加10 分。三项进步幅度分的平均分为最终进步幅度分。注:此项目的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