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读书报告VIP免费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读书报告_第1页
1/13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读书报告_第2页
2/13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读书报告_第3页
3/13
1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成就及趋势综述1.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历史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人们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对荷载和材料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可靠度从研究层次上分,可分为考虑单一失效模式的构件可靠度和同时考虑多失效模式的体系可靠度;从考虑结构抗力与荷载是否与时问有关又可分为时变可靠度和时不变可靠度,在这方面,仅考虑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研究较多,如针对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等动力荷载,这时,通常又分为动力可靠度和静力可靠度下面就对可靠度理论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作简要的概述。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主要研究集中在前苏联,直到1947 年苏联尔然尼钦提出了一次二阶矩方法,以及同期美国 Freudenthal 发表的“Thesafety of structure”一文,标志着可靠度理论的确立。从 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末,结构可靠度一直处于基本理论研究阶段,现在讲的传统可靠度理论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涉及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和抽象。直到 1969 年,Cornell 提出在可靠度分析中应用直接与失效概率相联系的可靠指标β来衡量结构的可靠度,并且建立与尔然尼钦相似的一次二阶矩理论。1974 年加拿大 Lind 提出将可靠指标转化为易于为工程界接受的分项系数的形式,推动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在设计规范中的应用。1974 年Hasofer 和 Lind 提出由失效面到原点的最小距离定义的可靠揩标β,使得对应同一失效面建立失效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可以得到唯一的可靠指标。1977 年 Rackwitz和 Fiessler 提出当量正态化方法,将非正态随机变量在验算点处转化为正态随机变量,拓宽了一次二阶矩方法的应用范围,后来被 JCSS(国际安全度联合委员会)所采纳,即现在所称的 JC 法。1984 年,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实用分析法,使一次二阶矩法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更为简便,且精度相差不多。至此,结构可靠度理论逐渐由研究走向了应用。一次二阶矩方法以计算简单且精度能满足大多工程要求而广泛在工程界应用。但对于一些情况,如特殊分布类型以及结构功能函数在验算点处的非线性程度较高时,这样一次二阶矩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太大,为此人们对二次二阶矩可靠度理论进行了研究,即结构功能函数在验算点处作二次展开,计算的精度明显好于一次二阶矩方法,2不过也增加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在二次二阶矩研究方面,1979 年 Fiessler 首先采用Taylor 二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读书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