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科学之旅及第一章 1 .物理概念: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怎样学习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观察——动手——思考——理解——联系实际和社会 3.知道物体的最基本状态:固、液、气。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速:常温下(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读作 340米每秒。声速与温度和介质有关 (3)人耳的听声能力:1.人耳的构造主要有: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2.听声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3.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骨传导。 第二课时:第一章声现象 一、音调: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 Hz. 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 Hz到 20000 Hz.其中 20 Hz以下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以上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频率低于 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infrasonic wave)。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 B 超(B 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 .二、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