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师德培训会,顾名思义,是相关师德修养的。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过严格的要求,他说:“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先生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的时候,也曾强调:“广大教师要增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根据一些名人的真知灼见并且结合个人的体验,我讲讲相关师德问题。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实行简要的阐释。一、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合的道德观点、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职业理想一一师德的本质■职业责任一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态度积极主动■职业纪律——遵纪守法■职业技能——教书育人的本领■职业良心一一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水平■职业作风一一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职业荣誉一一社会的肯定和个人的尊严自豪感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师德的特殊性:与任何职业不能相提并论■奉献性劳动成果具有延滞性;■崇高性一一教师的社会期望远低于其社会地位;■典范性一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远性——深、广、远;■创造性一一教育需要艺术,教育要求创新。二、师德的内涵(一)、师德的核心现代师德的核心是师爱为魂。集中表现为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