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合同号: 2001 318 788 31 《山区公路贫混凝土透水基层的研究》项目研究报告简本广西 壮族 自治 区交 通 科学 研究 所交通 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长沙理工大学广西交通基建管理局广 西 公 路 桥 梁 工 程 总 公 司2005年 8 月中文题名山区公路贫混凝土透水基层的研究英文题名Research on Permeable Lean Cement Base in Mountain Area 交通编号项目来源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单位编号合同号2001 318 788 31 分类号项目起止年限2001 年 9 月至第一完成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谭 华(主任,高级工程师)报告撰写人田 波田 波(副研究员)谭 华周志刚(副院长,教授)周志刚项目主要参加人广西交通科学研究所:谭华、梁军林、覃润浦、邓家喜、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田波、牛开民、夏玲玲、刘英、长沙理工大学:周志刚、李宇峙、张起森、邵腊庚、李强、张红波、谢军、敖星广西交通基建管理局:李少军、黄香健、谭洪河、黄世武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江羽习、龙永强主题词路面贫混凝土、透水、基层关键词路面透水、基层一、概述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 公路建设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山区延伸已成为必然,许多针对山区公路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其中如何做好山区公路路面内部排水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之一。调查发现,使用一年以上的高速公路,不管是采用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刚性组合式路面还是刚性路面,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水破坏。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与公路沿线的降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在我国南方潮湿多雨地区,路面的水破坏要比降雨量小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在数量上多得多,在速度上快得多。我国早期施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虽然都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做面层,有的中面层也是Ⅰ型沥青混凝土,但都未能避免水破坏现象;过去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现象十分严重,近期施工的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开始出现水破坏现象。大量的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和路面使用经验表明, 进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是造成或加速路面损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水泥混凝土面层出现唧泥、错台和板底脱空等病害,使得路面整体结构的使用性能迅速变坏,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将滞留在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路面和路基结构以外,可以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对交通繁重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内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