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弱覆盖处理指导书 一、弱覆盖问题分析流程 (一)覆盖优化整体原则 原则 1:先排除站点故障,并检查天馈信息,网络参数 原则 2:先优化 RSRP,后优化 RS SINR 原则 3:覆盖优化的两大关键任务:消除弱覆盖;净化切换带、控制重叠覆盖。 原则 4:优先优化弱覆盖、越区覆盖,再优化重叠覆盖。 原则 5:优先调整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再是调整 RS 的发射功率,最后考虑天线挂高和站点搬迁及加站。 (二)弱覆盖问题的定义 弱覆盖小区:有效覆盖采样点(小于-110dBm)占整体采样点比例低于设定的目标值。 MR 弱覆盖采样点占比=主小区电平(RSRP<-110dbm)采样点/总采样点 注:目前宏站为小区 RSRP 小于-110dBm 采样点大于 20%;室分为 RSRP 小于-110dBm采样点大于 10%。 (三)弱覆盖原因分类 站点问题:站点故障导致出现暂时覆盖空洞引起弱覆盖;站点位置不合理(阻挡/过高/过低/过远),无法有效覆盖目标区域。 覆盖空洞:问题区域无站点主控而周边站点由于距离过远或者信号阻挡等原因无法有效覆盖,导致出现区域弱覆盖。 天馈问题:天线方位角及下倾角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覆盖目标区域。 参数问题:功率参数、切换参数、重选参数及邻区配置若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均可能导致弱覆盖问题的产生 (四)常规分析流程 问题点分析流程如下: 步骤1、通过后台人员提取的后台数据核查覆盖弱覆盖区域的站点是否存在断站和告警问题,如有则优先处理。 步骤2、结合复勘报告与谷歌地图核查站点天线是否覆盖问题点区域,天线方位角与下倾角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进行方位角与下倾角调整。 步骤3、若周边临近第一层站点无法更好的覆盖问题点,则考虑调整第二层站点进行信号覆盖。特别注意是在不影响高业务、高用户区域或者主干道路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或者下倾角来改善问题。 步骤4、通过天线调整无法改善弱覆盖问题,则可酌情考虑增加站点小区参考信号发射功率来改善问题。同时结合 KPI 指标以及路测数据分析,核查问题点周边站点的切换参数和切换关系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进行相应调整优化。判定方法为UE 占用主服小区信号强度偏弱(低于切换门限-105dBm),邻区信号信号电平高于-105dBm,且满足切换条件,UE 迟迟不发生 切换,则可判定为切换不及时或者邻区缺 失 ,切换不及时可通过调整切换偏置 参数 OFF 与切换迟滞 参数 HYS 来改善; 信令 中 不断上 报 A3 事 件,引 起 切换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