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知识讲解 编 稿:董海娜 责 编:王娜 课前导入 说到中国的新诗,就不能不提到两位诗人:一位是被称作“雨巷诗人”的戴望舒,另一位就是被称为“新诗诗魂”的徐志摩。他们是中国新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们的代表作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正确准确朗诵诗歌的节奏。 3.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的意境。 4.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2)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徐志摩到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从这一年开始,作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徐志摩就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1928年开始到英、美等国游历。1931年 11月 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空难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此外徐志摩还有戏剧、译著等。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形式的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2.写作背景。 (1)《雨巷》:这首诗大概写于1927年。作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很多革命党人受到屠杀,革命前途变得暗淡。一部分有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惶恐迷惘的境地。 (2)《再别康桥》: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作者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感到时间易逝,物是人非,作者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念之情无以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