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环境学》全书复习资料六、生物环境1.生物入侵的概念,途径及危害P194-197(名词解释、简答)生物入侵又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 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入侵途径主要有: (1)人为有意引入,包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其目的是为了生物防治引入物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入物种、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入物种以及在战争中运用细菌或病毒等作为武器;(2)无意识引入,即通过国际人员往来、商品贸易渠道、交通工具、 海洋垃圾等引入的;自然入侵, 即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或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传播的。对环境的危害: ( 1)入侵物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种群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2)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物种。 (4)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燃性(5)影响遗传多样性(6)危害农林业和经济的发展( 7)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生物多样性P199-204(填空)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七、全球化1.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目标、措施P240-241(简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 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2 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凑个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3 坚持公约主导地位。《气候公约》及其《精度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各做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国性的国际公约。4 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目标与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保护等实现森林的覆盖率。2、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力争实现全面恢复和营造红树林区,抵御海洋灾害能力明显提高。3、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通过能源开发、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提高。2.中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立场P241-242(简答)第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我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二,适应气候变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