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24条文概要内容备注3.8.1承载力验算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地震设计状况 : 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不小于 1.1,二级不小于 1.0;——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5.6.1~5.6.4 条的规定;——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3.9.1抗震措施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的要求实行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实行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 6 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实行抗震构造措施。3.9.3A 类建筑抗震等级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纳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规程表 3.9.3 确定。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A 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纳,甲类建筑应实行更有效的抗震措施。3.9.4B 类建筑抗震等级抗震设计时,B 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规程表 3.9.4 确定。4.2.2基本风压基本风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法律规范》GB50009 的规定采纳。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采纳。4.3.1地震作用各抗震设防类别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甲类建筑: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且高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2.乙、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4.3.2地震作用计算规定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 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2.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高 层 建 筑 中 的 大 跨 度 、 长 悬 臂 结 构 , 7 度(0.15g)、8 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4.9 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