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A)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Ⅳ.X83)/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学时/学分:72 学时/4.5 学分(其中含实验 22 学时) 先修课程:普 XX 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学院、系(教研室):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由讲课和实验课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掌握大气、水、土壤等主要污染对象中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绪论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1.3 环境标准 2.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质污染与监测: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地面水水质方案的制定,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的类型,水样的采集与保存,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2.4 水样预处理 2.5 物理指标检验: 温度、浓度、色度、残渣、电导率等检测,酸碱度、pH 值等性质的检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Hg,Cd,pb,Cu,Zn,As 等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溶解氧、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等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2.8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单项指标与 COD,BOD,TOC,TOD 等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2.9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3.空气和废气监测 3.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与其时空分布特点, 空气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制定: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样品的采集,采样效率。 3.4 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质的测定:SO2,NOX,CO 等污染物的监测原理方法 3.5 颗粒物质的测定:降尘、飘尘、总悬浮颗粒物与其主组分的测定分析 3.6 污染源监测 3.7 准气体的配制:标准气的用途,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 4. 固体废物监测 4.1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和制备: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水分的测定。 4.2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等的检测方法与原理。 4.3 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垃圾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粒度,淀粉和生物降解度的测定方法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