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电网改造方案一 概述配电网的线损率是表征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降低配网线损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增收创利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随着农网“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以及陕西地方电力系统公司化运营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一方面改善了农村配网网架结构和设备,有利于降损,但另一方面,撤站(供电站、电管站两级考核)设所(以乡镇为单元设立一个供电所作为管理机构),如果变电站布点不能随之增加,仅以增加变电站出线以供电所为单元进行考核,配网线损率可能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以我公司供电区二郎坝乡和禅家岩乡及自供区为例,整个供电片区共有 10 村组,以山区为主,配网负荷分散。负荷中心建设有一座 35kV 变 10KV 的变电站。原变电站根据区域划分分别设立二郎坝乡、禅家岩和自供区三条出线,放射式结构供电。网改后变电站为每乡镇设一出线间隔,多条馈路前端处于空载状态,负荷集中于线路末端。造成了 2 个供电所线损难以下降的局面。在目前企业对线损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加强农村配网线损管理工作将尤为重要。本文从技术线损、管理线损等配网线损构成因素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分析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二 农村配电网现状现存的二郎坝公司供电区始建于 2001 年末开始,由于当时我公司投产运营初期,加之政府以扶贫项目投资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一期农网平均一个行政乡(一般 5 个到 10 数个自然村,约千户左右农产规模)只有 30 万元的建设资金,且接户线及以下装置由农户出资,费用标准由物价部门从紧核定,因此强调因陋就简,修旧利废,节约资金,使得当时的配网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二.1 配变容量配置小,无裕度配变容量大多在 30kVA 以下,经济发达的村组更是远远达不到标准。变压器大多处在过负荷状态。二.2 导线截面较细由于资金原因和当时社会用电的实际情况,低压主干线往往以 35 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为主,一些支线甚至采用拆旧的 16、25 平方铝线。二.3 低压配电装置隐患缺陷多由于资金原因,许多农村老旧配电房未得到改造或改造标准不高,开关、刀闸、接触器陈旧,元器件老化。新上的 JP4 型农网配电箱,也由于当时工程集中,时间紧迫,许多厂家一哄而上,良莠不齐,质量不高,造成投运后各类故障频频发生。二.4 接户线装置问题较多当时农户接户线 90%以上采用铝芯线,截面普遍较小,以 4 平方毫米为主,且各地自行组织...